首页 > 获奖作品 >溯源·重塑——逢简水乡墟市空间活化设计

溯源·重塑——逢简水乡墟市空间活化设计

2024-07-23 14:32:02

作品名称:溯源·重塑——逢简水乡墟市空间活化设计
创作人员:徐伊柠、张琬英、麦瞳彤
指导老师:周彝馨
主创人员所在院校/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参赛届数:第三届
赛道:村庄设计
获奖等次:二等奖

展板1.jpg

展板2.jpg

作品简介

此次设计选址位于广东省顺德市逢简村明远桥周边区域,该设计通过对废弃空余空间的利用,打造水乡文化馆、艺创坊等文化体验空间;通过对河边狭窄道路空间的再创造,打造水道旁 亲水空间、休闲广场空间,提供专为商家摆摊的可移动摊位,形成集市的多变空间,来发展当地墟市文化。同时在文化馆设立墟市主题馆,支持墟市主题多变化,以发展墟市空间的更多可能性。

创作思路

通过对逢简水乡的文化溯源,我们决定以村内的特色墟市文化为内涵,结合游船形式,打造  逢简水乡贯穿“赏”“娱”“尝”“游”的旅游形象。逢简村随着时间推移,当地原本繁荣的墟市活动不 复存在,目前仅剩极少数在河道边无序摆摊,为重现该区域的繁荣景象,为当地文化传播与经济  注入活力,我们决定以更灵活的形式再现此空间,通过对废弃空余空间的利用,打造水乡文化馆、艺创坊等文化体验空间,营造艺术文化氛围,吸引年轻游客群体,为水乡注入新活力;通过 对河边狭窄道路空间的再创造,打造水道旁亲水空间、休闲广场空间,结合游船路线游览,让游 客体验水乡风情;同时提供专为商家摆摊的可移动摊位,形成集市的多变空间,来发展当地墟市 文化,也为村内居民提供创收机会。同时在文化馆设立墟市主题馆,支持墟市主题多变化,以发 展墟市空间的更多可能性。

作品应用场景

该设计可应用于与逢简相近的传统水乡的活化中,充分利用当地特有文化,如墟市文化;营 造河道两岸空间,利用荒废空地打造特色公共活动空间;同时结合游船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 活力。

包含的中国乡村文化元素及作品设计过程中的农民参与度

墟市文化、水乡游船文化、进士文化、非遗文化、美食文化

设计中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难点:1.所选地块区域经过一定的更新,新旧建筑风格矛盾较为激烈,新建筑体量高大、立  面繁杂;而明远酒厂作为历史保护建筑状态极差,作为游船路线起点兼做仓库、售票、等候空 间,员工、游客路线混杂。2.场地公共空间基本以线性的街巷空间为主,缺乏广场尺度的空间,入口大片空地沦为停车场,宗祠广场也荒废无用。3.逢简特色传统文化如墟市文化,都逐渐消失殆尽,仅有个别桥头摆摊和新式车尾集市的苗头,没有更深的传承发展,宣传也流于表面。解决方法:1.对沿河新旧建筑立面进行统一重塑,保证至少三栋建筑的风格统一。对明远酒厂等重点建筑进行保护,对其功能进行转移,厘清人流。2.利用荒废空地,打造休闲文化广场、写生公园等公共活动空间。3.营造沿河移动墟市摆摊空间,结合游船墟市文化节等,唤醒传统文化。同时打造创艺园、文化广场等吸引年轻游客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