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作品名称:广州花都马岭喜花里农商旅综合体
创作人员:彭涛、常毅恒、李文兰、潘庆文
主创人员所在单位:广州怡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赛道:乡村公共设施设计(社会组)
获奖等次:二等奖
作品简介
项目地位于广州市花都区马岭村,是一个典型的“城边村”,它处于城乡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城乡高度融合的村落。马岭村片区坐拥相当程度的花木产业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但各自分散发展,缺乏整体统筹。设计师以链接全链条服务能力,通过全域统筹思维和标准,规划引领马岭片区发展格局,联动花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集中建设“马岭-联星”片区成为花都区国家级全域乡村振兴示范区旅游大本营。马岭喜花里作为旅游展示中心、要素集聚中心、功能辐射高地、全域旅游形象核心,是花都马岭-联星片区全域旅游的首要目的地。以“花”为主题IP的喜花里,汇集“乡村夜间经济体验地、狮岭镇皮革皮具产业客厅、近郊型休闲旅游目的地”三大主题功能,方案结合城乡结合部的背景与运营需求,整合民宿群落、灯光夜市等业态,通过一系列创新旅游产品设计实践,打造农、旅、商综合活力时尚旅游目的地。
创作思路
项目以其城乡结合部的背景出发,深挖痛点,针对场地缺乏文化底蕴、典型而不传统的乡村风貌现状,从城乡界面——调性统一、旅游大本营——功能植入、周边产业——联动发展三大核心诉求出发进行整体设计。设计在充分重视现有产业业态升级的基础上,为马岭村导入轻量化及沉浸式的新型旅游体验场景,促进乡村场域空间与存量建筑的变现。项目定位:“花漾廊道”全域旅游农商旅综合体项目策略:运营先行、功能为主、调性统一、现代简约主题IP:以“花”为主题IP形象IP:马TATA通过“面——线——点”的思维方式推动设计实施。面:整合资源,统筹运营喜花里服务半径覆盖周边产业及旅游项目,满足片农商旅服务功能。通过多元招商精品示范、黄金业态规划与四季全游产品组合的方式,令平日与周末、节假日持续客流导入,使得全年无淡季、四季皆可游,实现全天候、全时段无差别经营。线:云道串联,旅游动线以5KM的环湖云道为马岭村升级后的心脏主动脉,串联区域内的各景点与产业资源,以线连点,带动区域资源聚力发展。环湖云道中涵盖花漾云道、花木云台,以滨水花海为境,集打卡、观景、健身等多功能休闲娱乐方式于一体,将成为引爆马岭乡村知名度的新亮点,打造马岭村响当当的新名片。点:片区开发,文旅赋能以IP旅游产品为前提策划运营、建筑、景观、室内一体化更新设计。针对差异化的乡村在地情况,设计依据“情境设计”营造城乡理想生活的理念,创新性提出插件式改造手法,同时植入IP形象及夜游灯光互动装置,于“新”与“旧”之间,创造一种平衡感,令乡村兼顾现代美学与实用主义。
作品应用场景
1.策划运营上:这里有主题餐厅、设计师民宿、车尾箱市集,规划夜景灯光、灯光秀等富有感染力的夜游产品,并打造篝火晚会、民谣歌会等夜间营销活动,丰富消费业态。还会组织DIY课程制作以花为主题的永生花和鲜花手工艺品等。
2.建筑上:(1)精品民宿:璞宿花见是延用“花”主题打造的生态精品民宿,”13种浪漫花语暗藏于民宿内”打造13种主题客房。民宿结合马岭地域文化,大量运用鲜花等自然元素,将自然的设计思想贯穿于没一个角落,以“轻设计,重生态”为理想,为宾客打造一个鸟语花香的居住环境;(2)农房风貌改造:提取马岭片区传统产业—“皮革”元素,以大面积涂料立面结合重点部位“插件式”改造,协调统一建筑立面。
3.景观上:(1)空间构建,5KM的云舞心动之旅白色蜿蜒的云道围绕着稻田、市集、湖岸线形成一个闭环的步行云道,并设置有六大花卉主题打卡平台,每个观景台都有一个主题景色。(2)品牌落位,马TATA的花花世界之旅将马岭的文化与历史融入景观,确立马TATA品牌IP和爱马仕橙+经典白主题色彩统一整体色调、提升项目视觉调性,结合业态打造多样化打卡装置及标识系统。(3)夜景灯光,花海互动之旅
包含的中国乡村文化元素及作品设计过程中的农民参与度
1.提取花乡之“花”为主题打造百里花漾廊道旅游大本营:以花为主题来营造雅致生活情境的精品民宿——璞宿花见,享受被花包围的恰意时光以花为主题来串联浪漫生活情景的景观步道——心动云道,享受踏花而行的活力时光以花为主题来渲染夜间生活情景的集市商街——百花集市,享受花海互动的潮趣时光以花为主题来打造文化生活情景的品牌形象——马TA TA,享受,花间日常的视觉盛宴2.在地主营皮革产业,皮革元素在设计中的延用:花都马岭村片区是“典型而不传统”的乡村,村落面貌大部分为90年代新建的自建房。我们认为,一个村落的复兴,不能强硬寻求复古,而是要挖掘它的潜在基因,形成强元素融入现代的乡村风貌,最终打造独特的、可继承的现代乡村体系。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马岭片区大多主营皮革,我们提取皮革元素,将它作为“插件”运用到民居的建筑立面上,作为立面的点睛之笔,也作为马岭村的视觉新符号。
设计中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喜花里作为一个总项目,里面包含了多个子项目,包括:栈道(观光栈道,防洪检查道路)、道路基建、建筑更新、灯光夜市等多个项目,涉及的项目工程较多,难度较大,不单单只是一个常规的景观项目。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大体可以总结成两类:沟通协调上、专业设计上。
1.沟通协调上项目作为花都区乡村振兴项目,设计师不是单纯的闭门造车、只管设计,还需要通过多方协调沟通,在确保多方认同的基础上共同推动项目落地。(1)政府:关注如何改善民生,对用地性质敏感,对现有资源倡导大力保护,我们在设计前积极与政府方沟通,了解政府需求,满足政府需求。(2)居民:主要关注是否影响其日常的经营、生活、停车、风水等切身的利益,在景观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用地占用到居民私密用地,在无法避免时多与村委会负责人沟通,让其从中协调。(3)设计师:项目指派驻场设计协调跟进现场事宜,注意与政府、业主、村民、施工方之间保持友好关系,关注各方切身利益,在多方制约的前提下尽量争取景观设计按效果落地。
2.专业设计上(1)解决场地条件制约问题:针对马岭大坝管理范围制约、村民敏感点(风水论)、新旧项目交叉等不利因素,我们聘请专业公司进行现场测绘场地条件,进行民意征集,多方积极协调的基础上适当规避不利因素,必要时化不利为有利,放大水库景观优势、依托旧项目基底,更快速打造情景效果。(2)挖掘在地文化:马岭村是一个中国典型而不传统的普通村庄,缺乏文化底蕴。马岭村坐拥优越的花木产业,顾设计师提取“花”元素为主题IP,整体打造场地建筑、景观、标识等调性。(3)协调当地现状与设计期望、新元素植入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遵从三个基本的设计原则:低成本、可理解、可操作。不大拆大改,局部改造普适性更高;使用简单、简洁的设计,便于村民理解;实际做法简单,容易实现。(4)解决设计图纸与施工效果的矛盾:设计前,加派设计师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在对现场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规范进行设计工作;设计中,需考虑美观与可实施性以及造价平衡,遇到需要跨专业如水利专业设计的需要咨询专业设计院意见;施工时,派设计师驻场协助,以便遇到设计图纸与施工效果不能兼顾时,能及时调整方案,保证效果。(5)突破同质化乡村振兴项目:落实运营需求(运营前置),植入“食、住、游、购、娱”业态,如民宿、书吧、咖啡吧、主题餐厅、户外剧场、文创集市等。